问题

患者女性,24岁。搬新居半年余,近期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体检:T36.6℃,P118次/分,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2.1×10/L,Hb64gL,WBC3.2×10/L,N35%,L62%,M3%,PLT44×10/L。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粒细胞减少症

E、骨髓纤维化

F、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G、恶性组织细胞病

H、缺铁性贫血

为进行诊断应考虑做的检查有A、骨髓活检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血细胞化学染色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

E、造血祖细胞培养

F、PT测定

G、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患者考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B、粒红比值正常

C、粒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成熟粒细胞为主

D、红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早幼红细胞为主

E、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F、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G、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

再障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鉴别,最有价值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B、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D、苏丹黑(SBB)染色

E、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F、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1%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E、一般有肝脾大

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A、造血干细胞异常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细胞因子:γ干扰素升高

E、遗传倾向

F、电离辐射

G、药物和化学因素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ⅫB、因子ⅫaC、因子a、CaD、因子aE、因子Ⅹa、Ca
  •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结果偏碱,不会见到下述何种现象( )A、所有细胞呈灰蓝色B、嗜酸颗粒呈暗褐色C、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D、淋巴细胞染成黑色E、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中性颗粒呈粉红色
  • 男性,32岁。精液检查显示:精子计数32×10/L,精子活率65%,精子活力a和B级精子占58%,正常形态精子占42%,白细胞数为2/HPF。此患者精液检查异常的是( )A、精子计数B、精子活率C、精
  • 患者女性,39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发热,活动受限1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关节腔积液检查:柠檬色、混浊,白细胞3562×10/L,葡萄糖4.31mmol/L,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湿性关节炎
  •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脾大程度与白细胞升高程度成正比B、外周血与骨髓各阶段粒细胞分布呈一致性C、血清维生素B增高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与白细胞
  • 慢性肾盂肾炎尿蛋白主要是A.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H链C.T-H糖蛋白D.β-ME.球蛋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