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

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 )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C.盈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
  • 把“中学堂”改为“中学校”的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 在我国现代,最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是 ( )A.直线型学校组织B.直线一职能型学校组织C.职能型学校组织D.事业部型学校组织
  • 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 )A.《学记》B.《论语》C.四书五经D.《说文解字》
  •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都新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它是(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