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财会类
职业资格
公务员
医卫类
建筑工程
计算机
学历类
职业技能鉴定
其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类
>
成考
>
第 14 题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 )A.主要基础B.主要内容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D.性质
问题
第 14 题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 )
A.主要基础
B.主要内容
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D.性质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 16 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全国大陆的统一D.土地改革的顺利完
答案解析
第 17 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D.中国人民的努力
答案解析
第 18 题 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运动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解析
第 22 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解析
第 23 题 历史主体是指( )A.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B.社会历史规律的创造者和制定者C.从事社会活动的英雄人物D.进行社会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答案解析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C.依法治国的目标D.社会稳定的大局
答案解析
相关内容
第 12 题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 )A.1979年B.1982年C.1984年D.1985年
第 10 题 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邓小平是( )A.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这一理论的主
第 9 题 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 -C.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D.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第 6 题 我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途径有( )A.保证粮食稳定增长,搞活多种经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B.引导农民增加劳动投入和资金积累C.中央和地方保证必要的农业投入D.改革农产品
第 4 题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再认识C.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D.回答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 3 题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
第 40 题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实行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
第 37 题 改革是中国的( )A.第一次革命B.第二次革命C.第三次革命D.第四次革命
第 36 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第 32 题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