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
  •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2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往来无白丁。 (3)烽火连三月,。 (4),佳木秀而繁阴。 (5)黑云压城城
  • 2、改正“图片1”横幅上的一个错别字;根据新闻内容,修改“图片2“里的新闻标题。(3分) 图片1图片2 (1)改正后的字是:。 (2)修改后的标题为:。
  • 3、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兔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4分) 材料: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
  • 4、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3分)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 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