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文段A,完成15—20题。(20分)

  文段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给“轩榭”注音,并解释“自出心裁”在文中的含义(4分)

  轩榭( )( )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一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哪句话?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5分)

  答:

  17.选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三种。(3分)

  答:

  18.说明语言要求准确,试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语句,分析是怎样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3分)

  答:

  19.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2分)

  答:

  20.用自己的话描述“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怎样的情形。(3分)

  答: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二〉阅读文段B,完成21—24题。(12分) 文段B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
  •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26.下列词语的字形、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狼籍(jí践踏)坦荡如砥(dí磨刀石) B.锲而不舍(qì雕刻)油光可鉴(jiàn镜子) C.
  •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文段C,完成33—37题。(15分) 文段C ①有一类人,像古井。 ②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
  • 〈二〉阅读文段D,完成38—43题。(15分) 文段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虽然只是一条▲ (pì)静的小径,却是我最爱的地方。因为在这儿,我可以抛开一切成长的烦▲ (nǎo),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在绿色的原野上▲ (ch
  •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静静地,孜孜地,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A.生活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