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患儿,男,6岁,发热、咽痛、咳嗽一周。体检:体温39%,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外周血检查结果:Hb110g/L,RBC4.0×10/L,WBC18.5×10/L。LYM0.08,MID0.06,GRAN0.86,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上述病例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显示A、小细胞区右侧和中间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B、小细胞区异常

C、大细胞区增高,小细胞区明显减低

D、中间细胞区与大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E、小细胞区减低,中间细胞区增高

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粒细胞性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伤寒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患者,男,23岁,重度贫血2个月,发热3天,伴皮肤出血点和鼻出血。外周血检查:RBC2.1×10/L,Hb40g/L,WBC2.8×10/L;白细胞分类:原粒细胞4%,早幼粒细胞47%,中幼粒细胞3%
  • 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E、将血液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 下列哪些因素与RBC的抗溶能力有关?A、RBC的大小B、RBC的表面积C、RBC的形态D、RBC的厚度E、RBC的表面积于体积之比
  • 中性粒细胞增加见于A、大叶性肺炎B、脾破裂C、伤寒D、流脑E、百日咳
  • 凝血酶的作用是A、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B、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C、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D、降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E、激活因子Ⅴ和Ⅷ
  •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物质A、HBGFB、PDGFC、TGF-αD、TGF-βE、PDGF-AA
相关内容